4、武器和科学进步,对战争爆发的影响

在世界交往中,国家代表了各国人民的意志、利益,不可否认是人民的代表,政府或政府各主要领导人是行驶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执行主体。而政府和政府主要领导人即是各国政治领导核心,政治领导核心,对内建立国家组织机构通过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治理国家,对外执掌国家影响力和话语权参与对外交往谋取国家利益。由于国力强弱,国家大小不同,各国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小不同。国家间没有平等的交往,没有平等的话语权,落后就要承担更多的被动与不利。对等的话语权需要对等的军事力量来保障,经济、科技在战争暴力面前也不堪一击,只有军事实力才能维护国家体制、利益、主权、尊严,实现强国地位。

军事、武装力量由国家建立,战争权利掌握在国家手中。维护国家利益,打赢战争,需要国家投入资金对军事力量进行建设,军事力量的增长给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提供相应安全稳定的环境。军事力量的建设又离不开国家的全面发展,经济、工业、科技、国防工业每一环都很重要,经济决定了军事发展基础和持久性,工业、科技、国防工业决定装备水平和战斗力生成。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发达国家事,军事力量不是很强大,对军事建设投入不多。所以决定军事力量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国家决心即领导人决心,愿不愿意发展军事力量,发展一支什么规模的军事力量,以多大的经济代价发展军事力量,这些都是国家和国家领导人要根据国情和国际形势定位的,领导人的决心往往会快速促进军事发展。国家和领导人决心发展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核心科技力量以及国家对科技军事化转化水平影响军事力量发展速度。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合作密切,联系紧密,只要有经济实力,需要的生活物品都可进行全球采购,但是决定国家命脉和硬实力的军事装备技术以及前沿高精尖科技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与人。任何强国,但凡想提高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国家,都要具备自产自足,基本类别齐全的国防工业基础,这样才能在战争来临时把战争机器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家意志,武器装备水平,军人素质,军事理论思想及作战方法决定了国家战争能力。这种能力在当今局部战争和闪电式冲突,不以占领国土为目的的战争中影响尤为明显。从海湾战争开始,在以后世界发生的局部战争中,战争胜负,呈现一边倒态势,都是强国和武器装备占优势的一方快速胜利。军事强国凭借先进的军事体系和武器装备打得对手毫无还手之力。造成这种结果除了强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先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战争双方实力不对称性。

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国土面积大小,决定其战略纵深和矿产资源的充分,人口数量,一向被视为兵员厚度。但是,面对现代战争,领土大小和兵员多少已经不能成为影响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没有国家愿意打长久战争,而人口和国土面积在局部战争中,短时之内难以发挥出战争能力,在科技实力面前更显弱小。现代战争,从武器装备的研发,人员训练,战法理论更新,都需紧贴未来作战需要,平时投入与战时战斗力水平都是成正比的。实力相当的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由于势均力敌,容易变成持久战;实力弱小的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容易受强国态度左右;而强对弱这种实力不对称战争,战争完全偏向强国,战争还没开始就知道结果了,由于实力相差过大,强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决定战争进程,特别是两国科技信息技术水平与国防工业水平相差过大,更显示出科技与信息技术对军事重要性,即对军事领域的科技与信息技术的武器化应用程度决定战争胜负进程。

先进生产力对落后生产力的更替过程,决定战争的胜负趋势。先进生产力替代落后生产力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的发展方向替代原有发展,新规律改变旧规律,世界发展向前进步,就是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的结果。生产力发展这一过程,最先开始是缓慢进行的,当发现对手强大时,发展趋势形成,已经没有了制衡力量。而两国或同盟之间的战争,正义一方是顺应历史潮流,代表世界先进生产力和世界发展趋势的一方最后总是取得胜利。首先,先进生产力相对于落后生产力经济发展前景好,经济更具活力。由于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是世界经济最新发展态势,发展后劲足,势头良好,经济规模将不断增大,不可避免的将超越所有国家,取得领先;其次,先进生产力相对于落后生产力,工业基础更全面,“高精尖”技术更出类拔萃,可以制造出更精良的武器系统,打造更强军事力量;最后,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是时代趋势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深得民心,所以最终会淘汰旧的生产力和不及时变革的国家。先进生产力带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推动军事变革,研发先进军事装备,增强军事力量,从而达到领先对手的目的。

军事力量的发展,建立在经济基础上。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就没有军事力量的快速长期发展,装备的更新换代就没有保障。经济基础雄厚,就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本进行研发,创新就有保障,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最终促进国力进步。一旦国家主导把最新的科技运用到武器装备中,无异于铁片加火药,威力大增,先进科学技术对武器化的应用,是军事实力领先于对手的保证。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科学技术的先进,对前沿科学技术的探索、研究、应用以及转为军事化,决定武器装备水平和军事力量的强弱。

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国家持续的高额投入,战备、武器研发、训练、军人生活保障、作战等都离不开资金。随着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装备的金钱等同率越高,训练投入更大,现代战争成本更高。赢得战争需要持续的较高资金投入,保证部队建设。资金的投入,需要国家有一个稳定增长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军队发展以后,保护国家安全稳定,保护经济建设。最终使经济和军队建设双发展,国家实力增强。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军事能力的发展进步。从火药到火箭,从帆船到航空母舰就是武器战斗力的飞跃。从简单到复杂,傻瓜到智能,就是科技的进步。这一发展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武器装备的研发建立在工业和科技水平上,武器装备水平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代表,是国家最高工业水平的体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更新速度特别快,为了保持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各国都把最先进的科技应用到武器系统中。所以有什么样的科技工业基础,就能生产什么水平的武器装备,作为国家生死存亡的武器装备,往往其质量、标准、科技含量都会高于国家民用设备。核心科技制约武器发展和战争时武器装备的维修使用。

国家领导人的决心,影响国家战争能力。军人使用武器装备,渴望得到先进武器装备,对武器装备进行更新换代。但是要想整个国家国防工业水平,战争能力较快发展,其决定权在国家核心领导层手中。军事力量的良性发展建立在经济、科技、国防工业上,如果高于经济发展能力进行大力建设,最终会拖累经济发展。但是历史上很多国家,只要其核心领导人摒弃军事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带来的影响因素,决心大力发展军事力量,那么军事力量发展的成就也可以超越经济和科技基础,获得大力发展。领导人大力发展军事建设,整个社会也会相应的关心军事建设,部队官兵对训练要求更严格,改变部队风貌提高战斗力。但是这种领导人决定的超前发展,一旦掌握在扩张好战者手中,失去相应制约,其发展成果就会偏离保卫国家人民的轨道,走向对外扩张之路,给人类带来战争危害。

战争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战斗,人决定战争胜负。战争的发生是代表不同利益的国家之间进行的,从起因、决策、决战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是战争爆发与战斗的执行者,掌控者。战争作为以双方军人为代表的战斗,军人的训练水平,作战思想,战法,武器装备,情报,后勤供应,军人素质决定了战争走向。现代战争早已是高科技的较量,军人的概念更广,具有专业技能的学者科学家都可以因需要成为战士,而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现代军人都是体能加智能的结合,部队早已不是肌肉男的天下,有时“程序员”和“眼镜”作用更大。所谓兵无常势,兵者诡道。现代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打的是科技,但战争的胜负永远都不是按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划定的,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列子比比皆是。胜利是国力、军力、指挥、谋略、情报、后勤、军人素质的最高体现。

军人这一职业是扩张、侵略、强权与安全保护的产物。人的利己主义都想对人与事进行管控支配。侵略与反侵略,人民对战争乐此不彼,总是尝试通过战争取得本不属于自己或高于自身应得到的利益。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伟大人物,都与战争与反对战争侵略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军人骨子里充满了扩张与征服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胜利的基础上,失败一方这种精神也不再有意义了。战斗胜利由很多因素决定,对于现代战争,最重要的因素是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先进的武器装备原则上就具有领先于对手的战争手段和战斗力和超越对手的进攻和防御能力。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军人对武器装备的发展,比任何科学家和政客都渴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即便是在某一方面某一武器系统有重大突破,形成代差或绝对的势均力敌,都会成为敌人不敢低估的制衡反制实力。美国F战斗机作为目前最具技术实力代差的武器平台,虽然少有参加实战,其高大上的威慑力就可以不战屈人之兵。对于军队变革发展进步,取决于武器装备的发展进步。新武器装备可以带来作战方法的革新,形成新的作战理论,改变战场生态。作为战争的主体军人,平时对于军人的任务就是训练,探索新战法,根据新的武器装备,形成新的军事作战理论,使战争机器融合为一体,在未来的战争中才有可能赢得战争。所以,最先把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武器装备中制造先进武器系统,最先探索出适应新武器系统的新战法,最先形成适应新时代的军事作战理论,不断创新变革,这样的军队才有赢得战争的权利。

武器装备的进步,强势领导人掌权,易引发军事危机。武器装备的进步,使国家有了采取强硬措施的底气,有了强大军事力量这种国之交往的硬通货。由于经济、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国家核心领导人的决心不同,武器装备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军事力量大小不一,最终影响国家实力、政治实力、话语权、世界权力、影响力的不一样。一旦其中一个国家的实力,大于周边国家地区,而得不到有效制衡,在国际事务中达不到自身想要的利益,就有可能通过军事实力获得不平等的利益分成。国家领导人过于高估本国实力,领导权利得不到有效约束,遇上扩张、好战、没有耐心的领导人,国家和社会也会好战走上扩张之路,就有军国主义倾向危险。而领导人在本国中具有人事大权,领导层及关键部门岗位领导组成都会选择和自己思想、眼界、目标相向听从自身领导的人构成权利机构,以自身意愿实现国家利益。在对外交往中,就形成了以核心领导力作决定的方针,一旦其决心以强权,获取话语权,用军事力量获得利益和扩张影响力,其国家就会以自身价值观为标准走向霸权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纵观人类历史,战争的发生都是由国力军力强大的一方发动。没有弱国对强国进行反向霸权扩张。这种以实力达到目的的优势只存在实力强大一方,没有弱国愿意去摸老虎屁股而挨揍。一方军事实力大于其他国家,地区力量平衡不能形成有效的均势;国内政治力量间得不到约束,霸权扩张型领导人掌权,国家间冲突战争的危害就会增加。特别是这种霸权扩张势头得不到约束,不能转化为经济发展驱动力,对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都是负能量。

这种由于国家发展,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强势崛起改变区域力量平衡,从而引发对抗、争霸、战争,根本原因是因为文化素养、理论水平和指导思想跟不上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一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快于思想、文化、理论水平的更新速度,民众和领导人的思想认识就会局限于国家利益上,对于问题就会以现有思维和眼界解决;就会造成思想与社会实践的脱节,致使在社会实践中由于缺少理论思想指导;人的思想因素高于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之上,最终国家的政治以核心领导人的决定为行动准则,在国家交往中战争就成为选项。如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经济工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处于亚洲的西方强国。日本强大以后,立刻走向扩张、殖民、争霸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给周边国家和世界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二战前,世界列强到处建立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强占弱国,相互间展开较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新秩序形成,平等、自由、民主、法制思想深入人心,民众第一次世界性范围的觉醒,殖民思想宣告解体,再也没有存在土壤,战后掀起民族解放浪潮。(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推荐阅读
相邻推荐